第169章 下沈
關燈
小
中
大
師雁行盡快召集下屬經銷商來瀝州開了個會, 一是讓大家相互認認臉兒,萬一來日在外頭遇見了,也有個照應。
二是說經銷方式變動的事。
接下來以推廣鹵料粉為主,但像青山鎮的江家酒樓等自己本身就開店, 將鹵味系列當成招牌菜的, 也可以繼續保持, 畢竟總有不差錢的食客懶得自己動手。
還要更新合同,大體不變, 強化細節:
如果是鹵料粉本身出問題, 師家好味負責善後。
但如果經銷商在出售烹飪好的成品鹵味出問題,無證據表明與鹵料粉有關的, 師家好味概不負責。
在座眾人賣鹵料粉包時間最短的也有半年, 早已見識到師家鹵味的受歡迎程度, 也深知冬天之外賣熟食的難處,既然也有的賺, 大多沒有意見。
做飯真不是個好活兒,之前他們自己做了鹵味賣, 賺的就是辛苦錢。
如今只賣料粉,短時間內看似賺得少了, 可省了鋪面、人手和柴火錢,又不必日日辛勞, 幹幹凈凈清清爽爽, 心裏也願意。
消費群體下沈策略展開之後,勢頭非常迅猛,月底攏賬把江茴嚇了一跳。
師雁行曾看過相關邸報, 大祿朝號稱人口兩億, 但是距裴遠山等人說, 這裏面有些水分,實際可能在一億八千萬左右,這在封建社會已是盛世的體現。
人口多必然伴隨穩定的社會環境,而穩定的社會環境必然帶來持續不斷的收入,老百姓有指望,敢花錢,就會主動追求更高層的享受,比如說吃肉。
這一億八千萬百姓都可以視為消費者,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分散在小城和村落之中。
現在師家好味要做的就是利用底層經銷商乃至行腳商人的力量,盡力將鹵料粉送往最小消費單位,個人手中。
在這個時代,阻礙人們消費的最大因素不是金錢,而是交通。
很多人不是買不起,而是他沒有到過這個地方,沒有聽過這件商品,自然完全不會有買的念頭。
天氣轉涼之後,師雁行又陸續開發了魚料包和火鍋底料。
大祿人愛吃魚,但說老實話,會做的、能做好的寥寥無幾。尤其許多地區吃的都是淡水魚,土腥味非常重,烹飪時又不舍得放料,也不知該放什麽料,成品難以下咽。
如今有了這兩樣料就不同了,好似再蠢笨的人也能搖身一變做廚子。
只將魚買來洗凈、刮鱗、開膛破肚,往鍋裏一丟,調料一撒,舀上水燜一會兒,得了!
鮮香味美,湯汁濃郁,很是下飯。
講究些的可以往裏面加些大塊豆腐,咕嘟嘟燉熟,吸飽了魚湯,又熱又燙,一點兒不比魚肉差。
剩下的魚湯也不浪費,直接用餑餑蘸了吃,抹得盤底鋥亮,都不用刷了。
只是苦了那些家境不怎麽好的,人家本來糧食就不夠吃,如今飯菜這樣香甜,叫人胃口大開,越發要愁米糧接續不上了!
煮魚的配料包也如鹵料粉一般,用特制的小壇子裝著,用油紙和封泥、紅印三重密封,防雨防潮,也不容易被人動手腳。
像師家好味這樣按整窯訂購陶瓷器,單價被壓得極低。那種粗陶的簡裝版,幾個小罐才一文錢,做出來玲瓏可愛,也不失體面。
普通人家買了去,用完了料,剩下罐子刷幹凈,還能用來裝些油鹽醬醋或針線等雜七雜八的,心裏就會覺得很劃算:白得的嘛!
有的人可能覺得有點貴,可一看,哇,他家送小壇子哎!
窮人永遠都會被贈品迷惑!
火鍋底料大致由料糊糊層和油膏層組成,如果也放在壇子裏挖取,往往分配不均,導致味道差距極大,又容易汙染剩下的造成浪費,所以便效仿現代社會便攜迷你裝,都切成二寸見方的小塊,用油紙包好,外以蠟封,加紅印,幹凈衛生,統一定價,方便售賣。
用的時候打開紙包拿刀切,或是整個丟進去,配比分量一清二楚,方便把控。
要外出長途幹活或是趕路的人,尤其愛火鍋底料,仿佛什麽難以下咽的食材往火鍋裏一丟就都變得美味可口了。
這是最神奇的戲法。
最經典也最昂貴的牛油款,等閑人買不起,不過也有豬油和菌菇等高湯的用來解饞。
方方正正一小塊,隔著油紙就能透出微微的香來,十分醇厚,也非常好攜帶,天冷不會化,硬邦邦的,隨便找個地方一塞就成。
吃的時候只需弄點熱水,將那底料往隨身攜帶的盆子碗裏一丟,火上一架,便能煮出一鍋香噴噴的高湯來,那叫一個香飄萬裏。
若有那隨處找到的菌菇野菜,也不必想著怎麽處置,直接往水裏頭一丟,煮熟了就好。
再有那帶著幹糧出門的,不過兩日便焦幹邦硬,拿起來能直接當兇器了,完全無法入口。這下好了,大多喜歡特意弄的硬餅,到時掰碎了丟入湯中,連湯帶飯一起稀裏呼嚕扒了,又不傷腸胃,又受用,說不出的滿足。
聽到推廣鹵料粉的消息後,郭張村的張老五頭一個跑來城裏,說想接這個差事。
師雁行對他印象不錯。
性子有些滑,技術手藝活兒不行,腌酸菜缸缸出花,就很神奇。
但能屈能伸,心眼兒不壞,之前一直跑銷售,做這個也算專業對口。
為防止惡性競爭,各大加盟商都實現劃片,相互認了人,不許隨意越界。正好如今郭張村那一帶還沒被人承包,張老五便先認了一股。
張老五接了差事,現場簽訂文書、按手印,千恩萬謝,次日就駕著騾車往周遭村子去了。
如此這般試了一回,果然好賣。
自打郭張村修了路,過往行商明顯增多,鄉親們跟著做買賣,漸漸地都有了積蓄,底氣足了,陸續開始翻新房屋。
偶爾有外人從外頭經過,但見道路平坦寬闊,又有許多青磚大瓦房,村民們也面色紅潤身強體健,竟在一幹村落中脫穎而出,有些小鎮模樣了。
因師雁行每年都從村學中挑選優秀的女孩子去師家好味工作,又有學成的男娃在城裏找了體面活計,故而外村十分羨慕,也頻頻往這裏送。
孩子多了,陪讀的也多,又跟著來試著做買賣的,有稀罕郭張村富裕巴巴兒結親的,村中人口迅速增長,喜得老村長活像年輕了好幾歲。
現下十裏八鄉誰不知郭張村富裕?村民們日常飲食也被競相模仿。
故而那張老五才去了別村,立刻就被圍上了。
“張老五,今兒又有什麽好東西?”
“上回從你那裏買的酸菜吃上了,可還有沒有?”
“那個鹵料粉有麽?俺兒上村口老黃頭兒家裏嘗了一筷子,饞得什麽似的,少不得也買了自家做!”
“俺表舅也聽說了什麽鹵料粉了,過幾日他家裏辦喜事,托我買一壇子鎮場面呢!”
“下月俺奶八十大壽哩,想要個城裏師家好味的小蛋糕,你能給送不?”
尋常村落偏僻難行,百姓們進城難,外人進村也難,行腳商人便是最大的盼頭。
而在這一幹行腳商人之中,又數張老五的貨最時興,最有面子。
他人長得不錯,嘴巴又甜,三言兩語便哄得人心花怒放,故而買得起的買不起的,都愛過來湊熱鬧。
這會兒張老五的車還沒停穩,眾人便一擁而上,七嘴八舌說著,張老五的聲音被迅速淹沒。
沒奈何,他只好跳下車,爬上村口的大石碾,先用力敲了幾下鑼,待眾人捂著耳朵安靜下來,這才大聲地說:
“去歲的白菜快吃完啦,如今光城裏都供應不上,這兩個月不往外賣了,對不住啦諸位。
有想要小蛋糕、蛋撻的,回頭都在我這裏報個數,我看看多不多,要是多的話,就順道給你們帶過來,也不值什麽。”
奶油蛋糕最怕顛簸,以前張老五萬萬不敢應這樣的事,可如今不同了:
郭張村修路了呀!
平得跟鏡子似的,恨不得杯子裏裝水都灑不出來,怕什麽!
路好走了,牲口也省勁兒,費的草料都少了,偶爾誰家缺點油鹽醬醋線軲轆,張老五也順手幫忙帶著,大家都念他的情。
正忙活著,就見人群後方一陣攢動,好像有什麽不得了的人物來了。
張老五伸脖子往那邊一瞧,樂了,“黃七爺,您老又來買鹵料粉?”
人群從中間辟出一條道來,擠進來一個五十來歲的老頭兒,胡子稀疏,禿頂,勉強挽起來的發髻都擋不住鋥亮的頭皮,正是本村有名的富戶,黃七爺。
黃七爺倒背著手,掌心特意掐著一個鼓囊囊的錢袋子,下巴微擡,踱著八字步,稍顯倨傲地嗯了聲。
有人說其實黃七爺家裏也沒那麽多錢,只是貪吃,舍得花。
別看那錢袋子鼓鼓的,其實裏頭塞了棉花哩!
可惜黃七爺一項看錢袋子看得緊,沒人有機會去瞅瞅到底塞沒塞棉花……
張老五先從村口水井裏打了水來飲牲口,又洗了手,擦幹凈了,這才熟練地從車上抱下來一個窄口小壇子。
粗瓷的中裝,外面是陽刻浮雕的“師家好味”四個字,壇子口上用紅布封了泥巴,麻繩捆得嚴嚴實實,十分體面。
井水甘甜,騾子呱嗒呱嗒喝得起勁兒,屁股後面的尾巴一甩一甩的,很快樂。
原本裝作雲淡風輕的黃七爺忙上前,瞇著眼使勁瞅那壇子口,挑剔道:“可碰壞了沒?哎,這壇子口上的釉色不大勻稱,給我換個俊些的。”
吃完了鹵料,還要留下壇子裝雞蛋送人呢!
這幾年間,但凡跟“師家好味”沾邊的東西都很受追捧,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城裏人愛吃的。
他們也吃,豈不也成了從城裏人?
故而哪怕一個空壇子,也有近似名牌包的效果,必要擺在家裏最顯眼的位置。
張老五笑了幾聲,果然又換了個俊的。
黃七爺抱著反覆打量幾遍,這才滿意地點了頭。
又怕壇子給人替換了,也不舍得松開,一手扶著夾在腋下,另一只手從錢袋裏顫巍巍抖出來幾十枚大錢,故意大聲道:“現錢,不賒賬!”
張老五配合著奉承幾句,四周便紛紛響起羨慕和酸澀的議論聲:
“嘖嘖,真是不過日子啊!”
“哎,聽說人家郭張村的人頓頓都能見葷腥,那才叫不過日子呢!”
“了不得,他家上個月就買過了吧?”
黃七爺買了鹵料,也不急著走,半閉著眼睛杵在一邊,充分享受來自村民們的“讚美”。
聽到後面,突然睜大眼,沖說話那人伸出兩根指頭,“兩回!”
算上今天這一壇子,這個月買了兩回啦!
於是大家就更羨慕了。
有人忍不住問:“七爺,買這麽些,吃得完麽?”
黃七爺終於等到這個問題,當即梗著脖子,十分得意道:“家裏十二張嘴,好幾個半大小子,怎麽吃不完?”
眾人聽了,越加羨慕,“哎呀,真是家大業大啊!”
莊戶人家最要緊的就是壯勞力,人口多就是資本,黃七爺這輩子最得意的便是老婆生了三男一女四個孩子,四個孩子又各自成家立業,生了許多孫子孫女外孫子,無一夭折。
壯勞力多,又肯幹,便餓不著。
幾個兒媳婦也勤快,是擺弄家事的好手,閑時還能接零活兒貼補家用,日子並不難過。
黃七爺一家人也沒什麽大志向,不指望兒孫讀書,便十分舍得吃。
外頭人不理解,黃七爺和老伴兒卻都非常堅持自己的原則:
“人就得吃好喝好,不然俺家的孩子咋都養活下來了?就是吃得好!”
那莊稼缺肥還幹癟呢,更何況人?
在他們看來,這鹵料粉可很合算呢!
光這麽一個溜光水滑的大壇子罷,他們外頭集市上單獨去買也要兩三文一個啦。
找相熟的屠戶狠狠割一斤肥肉鹵了,家裏一人一塊,能吃兩三日呢!
等吃完了肉,那鹵汁也滿是油脂,隨便丟點蘿蔔豆腐都能香掉舌頭,比吃肉也不差什麽了。
鹵汁好生伺候著,哪怕後續不再加肉,延用大半個月不成問題,全家人都跟著受用,關系和睦,臉面也好看。
偶爾弄點什麽端去給親朋好友,大家都歡喜。
值啦!
可惜他們不大會保存,如今也不大冷,頂了天半個月就酸了。
聽說人家那些開店的有經驗,一鍋老鹵子能用好多年呢!
後面張老五又去五公縣進貨,正碰上師雁行下來視察店面,忙上前打招呼,又說起這事。
師雁行就笑,“就算是老鹵,隔段時間也得往裏加肉加鹵料麽。”
不然吃到最後,味道可不越來越淡?
郭苗也在,問了家裏情況,又托張老五捎回一大包紙筆去。
這幾年家裏日子好過了,妹妹四子也上了學,天天練字,母親桂香竟也在旁邊照葫蘆畫瓢。
村學的趙先生知道了,十分感慨,念在她一片向學之心,特意跟師雁行報備了,也收了這個超齡的學生。
因桂香還要承擔家事,又要做酸菜、腐竹等物,每日只能去聽一個時辰的課。
但她很滿足。
四子進城時告訴了郭苗,“姐,如今我每晚家去了都教娘寫字呢。”
也不知怎的,分明是好事,可郭苗卻覺得眉眼酸澀,晚上自己蒙頭哭了一場。
其實她也不知怎麽了,就覺得該為母親哭一哭。
第二天,她就親自去買了好些初學者專用的文房四寶來。
四子上學是正經來的,一切筆墨紙硯都由師雁行承擔,但母親桂香本就是破例進去的,又超齡,總不好再占這個便宜。
原本桂香的男人覺得有點丟人,幾次三番同桂香說:“你這樣大年紀了,回頭苗苗再生了娃,都做外祖母的人了,難不成要跟外孫女兒一起上學?能再出去做工怎的?”
桂香反問道:“我不偷不搶,就是想識字,丟誰的人了?”
四子也在旁邊幫腔,“爹,姐姐說颯颯姐說了,人得知道上進,活到老學到老。您自己不思進取,可也別礙著娘進步。”
“颯颯姐說了”這五個字,不僅在郭張村,擴展到十裏八鄉都具有魔法般的說服力。
桂香聽了,欣慰非常,越發用功。
我就學!
倒是她男人氣個倒仰,嘟囔著一個個翅膀硬了,敢說爹的不是了雲雲。
奈何如今家裏就數郭苗賺得多,桂香日常做腐竹酸菜等手藝不比他差,眼見著四子再過兩年也能出去做活賺錢,便不敢抖頂梁柱的威風,只嘟囔幾句便罷。
又過了段時間,桂香順順當當把一家老小的名字都學會了,引得趙先生等人嘖嘖稱讚。
四子歡喜道:“娘,您也就是沒趕上好時候,若跟我同歲,保不齊學得比我還快些!”
桂香怔怔看著紙上那幾個濃黑的大字,忽百感交集。
也不知過了多久,她伸出粗糙的手指,輕輕摸著上面微微凸起的幾個字,嘆道:“總算,我也知道自己的名兒長什麽樣兒啦!”
郭桂香,我叫郭桂香。
四子尚且懵懂,她男人聽了,倒是一楞。
又過了幾天,桂香正在沙盤上埋頭苦連,突然發現自家男人磨磨蹭蹭挪過來。
她皺眉,伸手推了他一把,“擋光了!”
男人踉蹌一步,張了張嘴,本想說什麽,又訕訕止住,果然換了個位置。
見他還不走,桂香狐疑地瞥了眼,也不問。
男人尷尬地撓撓頭,吞吞吐吐道:“那什麽,你,你也教我寫寫我的名兒唄……”
桂香一楞,難得露了笑模樣。
於是傍晚四子下學回來,才進門就聽她娘在罵人:“你咋怎麽笨呢?郭,這個才念郭!哎呀你拉倒吧,你就不是讀書的料!”
四子:“……”
後來四子放假進城,把這事兒說與郭苗聽,小姐倆抱頭笑了大半日,眼淚都出來了。
四子趴在窗口,貪婪地看著外面繁華的街景,“姐,城裏真好啊!以後我也要來城裏。”
不僅她來,還要努力賺錢,把娘也接過來!
至於爹麽,嗨,看他進步不進步吧!
郭苗笑著摸摸妹妹的小辮兒,“嗯,來吧!”
親自經歷了,才知道掌櫃的那句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”究竟是個什麽味兒。
郭苗去歲正式成了親,倒不似尋常女子一般在家帶孩子,反倒把男人帶到了五公縣,單獨賃了房子,白日依舊在師家好味做活。
她男人忠厚老實,也在城裏找了個活兒。
因沒啥大本事,又不識字,每月好算歹算能有個一兩多入賬,還不及郭苗的一半,且沒有年節福利。
外人每每調笑他吃軟飯,他也不惱,只道媳婦有本事,是兩家的福氣。
前兒郭苗查出有孕,婆家娘家湊在一處商議了回,說總得有人在家裏照看,最終決定若生了孩子,她男人便去辭了工,專門在家帶孩子。
原本婆家還有些不大樂意,說男人帶孩子算怎麽回事?
“況且孩子還要吃奶呢!娘不在身邊怎麽成?”
桂香便直耿耿道:“我聽說城裏好人家都有乳母,我們苗苗如今是店長,一年少說三四十兩,便雇一年乳母又如何?又不是花不起!
若她辭了工,全家老少喝西北風去麽!”
種地收入基本等同於零,那婆家本就依靠賣酸菜和腐竹賺了點錢,可一家人加起來別說三四十兩,年底能剩三兩就不錯啦!
故而聽了這話,只是漲紅了臉,楞是一個反駁的字也說不出口。
桂香又看女婿,拉著臉道:“你呢,怎麽想的?”
女婿憨憨一笑,“我覺得行。”
若不是苗苗,這輩子他都沒福氣來城裏住,還有什麽不知足的?
就如丈母娘所言,若因為養孩子耽擱了苗苗賺錢,日後一大家子吃什麽,穿什麽?
既然是吃軟飯,就得有個吃軟飯的態度!
他很自覺。
婆家:“……”
看你這點出息!
可不高興歸不高興,對著郭苗,哪裏敢說不中聽的。
如今郭苗就是幾家的頂梁柱,便是城裏那些風光體面的大掌櫃賺的也未必有她多,自然底氣十足。
轉眼到了十月底,師雁行接到信,說是柴擒虎確定父親年末入京述職,母親大約臘月初便會從京城啟程,趕往瀝州下聘。
江茴聽了,老毛病頓時原地發作,一疊聲喊秋分去選料子做衣裳。
師雁行:“……”
您倒是關註下真正的重點啊!
捏捏眉心,師雁行啼笑皆非喊了胡三娘子來,“你去找牙行問問,就近租一座宅子,就照咱們家這樣收拾妥當,缺什麽擺件都擬個單子給我,回頭去賬上支錢。”
瀝州的院子當初設計時並未考慮到成親事宜,雖然安排了客房,但柴母此行必然興師動眾,又要帶聘禮,又要帶隨從,等閑院落根本住不下。
定客棧太生分了,倒不如單獨弄個院子,一應開銷走她的私賬,再撥幾個人過去伺候,料理一日三餐。
胡三娘子應了,馬上出去辦,師雁行又叫了李金梅來。
“說到衣料,你幫我去皮貨行的付老板那裏傳個話,讓他選些上等皮料來,男女老少都要。”
柴擒虎的信是十天前寫的,說京城已經下了一場薄雪,很冷,字裏行間透著可憐巴巴。
師雁行笑了一回,琢磨著也該置辦些新皮衣。
師門中人自不必說,周斌、杜泉等諸位大人家裏也該借機送些好皮料,未來公婆那邊最好也添上。
師雁行自問所學龐雜,奈何就是不會縫紉,也不想學。
反正有針線上的人,她只要出點錢,動動嘴皮子就算“親手做的”了,何苦費那個勁?
唉,有錢就是這麽樸實無華,體驗不到好些普通人的煩惱了呢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二是說經銷方式變動的事。
接下來以推廣鹵料粉為主,但像青山鎮的江家酒樓等自己本身就開店, 將鹵味系列當成招牌菜的, 也可以繼續保持, 畢竟總有不差錢的食客懶得自己動手。
還要更新合同,大體不變, 強化細節:
如果是鹵料粉本身出問題, 師家好味負責善後。
但如果經銷商在出售烹飪好的成品鹵味出問題,無證據表明與鹵料粉有關的, 師家好味概不負責。
在座眾人賣鹵料粉包時間最短的也有半年, 早已見識到師家鹵味的受歡迎程度, 也深知冬天之外賣熟食的難處,既然也有的賺, 大多沒有意見。
做飯真不是個好活兒,之前他們自己做了鹵味賣, 賺的就是辛苦錢。
如今只賣料粉,短時間內看似賺得少了, 可省了鋪面、人手和柴火錢,又不必日日辛勞, 幹幹凈凈清清爽爽, 心裏也願意。
消費群體下沈策略展開之後,勢頭非常迅猛,月底攏賬把江茴嚇了一跳。
師雁行曾看過相關邸報, 大祿朝號稱人口兩億, 但是距裴遠山等人說, 這裏面有些水分,實際可能在一億八千萬左右,這在封建社會已是盛世的體現。
人口多必然伴隨穩定的社會環境,而穩定的社會環境必然帶來持續不斷的收入,老百姓有指望,敢花錢,就會主動追求更高層的享受,比如說吃肉。
這一億八千萬百姓都可以視為消費者,而其中相當一部分都分散在小城和村落之中。
現在師家好味要做的就是利用底層經銷商乃至行腳商人的力量,盡力將鹵料粉送往最小消費單位,個人手中。
在這個時代,阻礙人們消費的最大因素不是金錢,而是交通。
很多人不是買不起,而是他沒有到過這個地方,沒有聽過這件商品,自然完全不會有買的念頭。
天氣轉涼之後,師雁行又陸續開發了魚料包和火鍋底料。
大祿人愛吃魚,但說老實話,會做的、能做好的寥寥無幾。尤其許多地區吃的都是淡水魚,土腥味非常重,烹飪時又不舍得放料,也不知該放什麽料,成品難以下咽。
如今有了這兩樣料就不同了,好似再蠢笨的人也能搖身一變做廚子。
只將魚買來洗凈、刮鱗、開膛破肚,往鍋裏一丟,調料一撒,舀上水燜一會兒,得了!
鮮香味美,湯汁濃郁,很是下飯。
講究些的可以往裏面加些大塊豆腐,咕嘟嘟燉熟,吸飽了魚湯,又熱又燙,一點兒不比魚肉差。
剩下的魚湯也不浪費,直接用餑餑蘸了吃,抹得盤底鋥亮,都不用刷了。
只是苦了那些家境不怎麽好的,人家本來糧食就不夠吃,如今飯菜這樣香甜,叫人胃口大開,越發要愁米糧接續不上了!
煮魚的配料包也如鹵料粉一般,用特制的小壇子裝著,用油紙和封泥、紅印三重密封,防雨防潮,也不容易被人動手腳。
像師家好味這樣按整窯訂購陶瓷器,單價被壓得極低。那種粗陶的簡裝版,幾個小罐才一文錢,做出來玲瓏可愛,也不失體面。
普通人家買了去,用完了料,剩下罐子刷幹凈,還能用來裝些油鹽醬醋或針線等雜七雜八的,心裏就會覺得很劃算:白得的嘛!
有的人可能覺得有點貴,可一看,哇,他家送小壇子哎!
窮人永遠都會被贈品迷惑!
火鍋底料大致由料糊糊層和油膏層組成,如果也放在壇子裏挖取,往往分配不均,導致味道差距極大,又容易汙染剩下的造成浪費,所以便效仿現代社會便攜迷你裝,都切成二寸見方的小塊,用油紙包好,外以蠟封,加紅印,幹凈衛生,統一定價,方便售賣。
用的時候打開紙包拿刀切,或是整個丟進去,配比分量一清二楚,方便把控。
要外出長途幹活或是趕路的人,尤其愛火鍋底料,仿佛什麽難以下咽的食材往火鍋裏一丟就都變得美味可口了。
這是最神奇的戲法。
最經典也最昂貴的牛油款,等閑人買不起,不過也有豬油和菌菇等高湯的用來解饞。
方方正正一小塊,隔著油紙就能透出微微的香來,十分醇厚,也非常好攜帶,天冷不會化,硬邦邦的,隨便找個地方一塞就成。
吃的時候只需弄點熱水,將那底料往隨身攜帶的盆子碗裏一丟,火上一架,便能煮出一鍋香噴噴的高湯來,那叫一個香飄萬裏。
若有那隨處找到的菌菇野菜,也不必想著怎麽處置,直接往水裏頭一丟,煮熟了就好。
再有那帶著幹糧出門的,不過兩日便焦幹邦硬,拿起來能直接當兇器了,完全無法入口。這下好了,大多喜歡特意弄的硬餅,到時掰碎了丟入湯中,連湯帶飯一起稀裏呼嚕扒了,又不傷腸胃,又受用,說不出的滿足。
聽到推廣鹵料粉的消息後,郭張村的張老五頭一個跑來城裏,說想接這個差事。
師雁行對他印象不錯。
性子有些滑,技術手藝活兒不行,腌酸菜缸缸出花,就很神奇。
但能屈能伸,心眼兒不壞,之前一直跑銷售,做這個也算專業對口。
為防止惡性競爭,各大加盟商都實現劃片,相互認了人,不許隨意越界。正好如今郭張村那一帶還沒被人承包,張老五便先認了一股。
張老五接了差事,現場簽訂文書、按手印,千恩萬謝,次日就駕著騾車往周遭村子去了。
如此這般試了一回,果然好賣。
自打郭張村修了路,過往行商明顯增多,鄉親們跟著做買賣,漸漸地都有了積蓄,底氣足了,陸續開始翻新房屋。
偶爾有外人從外頭經過,但見道路平坦寬闊,又有許多青磚大瓦房,村民們也面色紅潤身強體健,竟在一幹村落中脫穎而出,有些小鎮模樣了。
因師雁行每年都從村學中挑選優秀的女孩子去師家好味工作,又有學成的男娃在城裏找了體面活計,故而外村十分羨慕,也頻頻往這裏送。
孩子多了,陪讀的也多,又跟著來試著做買賣的,有稀罕郭張村富裕巴巴兒結親的,村中人口迅速增長,喜得老村長活像年輕了好幾歲。
現下十裏八鄉誰不知郭張村富裕?村民們日常飲食也被競相模仿。
故而那張老五才去了別村,立刻就被圍上了。
“張老五,今兒又有什麽好東西?”
“上回從你那裏買的酸菜吃上了,可還有沒有?”
“那個鹵料粉有麽?俺兒上村口老黃頭兒家裏嘗了一筷子,饞得什麽似的,少不得也買了自家做!”
“俺表舅也聽說了什麽鹵料粉了,過幾日他家裏辦喜事,托我買一壇子鎮場面呢!”
“下月俺奶八十大壽哩,想要個城裏師家好味的小蛋糕,你能給送不?”
尋常村落偏僻難行,百姓們進城難,外人進村也難,行腳商人便是最大的盼頭。
而在這一幹行腳商人之中,又數張老五的貨最時興,最有面子。
他人長得不錯,嘴巴又甜,三言兩語便哄得人心花怒放,故而買得起的買不起的,都愛過來湊熱鬧。
這會兒張老五的車還沒停穩,眾人便一擁而上,七嘴八舌說著,張老五的聲音被迅速淹沒。
沒奈何,他只好跳下車,爬上村口的大石碾,先用力敲了幾下鑼,待眾人捂著耳朵安靜下來,這才大聲地說:
“去歲的白菜快吃完啦,如今光城裏都供應不上,這兩個月不往外賣了,對不住啦諸位。
有想要小蛋糕、蛋撻的,回頭都在我這裏報個數,我看看多不多,要是多的話,就順道給你們帶過來,也不值什麽。”
奶油蛋糕最怕顛簸,以前張老五萬萬不敢應這樣的事,可如今不同了:
郭張村修路了呀!
平得跟鏡子似的,恨不得杯子裏裝水都灑不出來,怕什麽!
路好走了,牲口也省勁兒,費的草料都少了,偶爾誰家缺點油鹽醬醋線軲轆,張老五也順手幫忙帶著,大家都念他的情。
正忙活著,就見人群後方一陣攢動,好像有什麽不得了的人物來了。
張老五伸脖子往那邊一瞧,樂了,“黃七爺,您老又來買鹵料粉?”
人群從中間辟出一條道來,擠進來一個五十來歲的老頭兒,胡子稀疏,禿頂,勉強挽起來的發髻都擋不住鋥亮的頭皮,正是本村有名的富戶,黃七爺。
黃七爺倒背著手,掌心特意掐著一個鼓囊囊的錢袋子,下巴微擡,踱著八字步,稍顯倨傲地嗯了聲。
有人說其實黃七爺家裏也沒那麽多錢,只是貪吃,舍得花。
別看那錢袋子鼓鼓的,其實裏頭塞了棉花哩!
可惜黃七爺一項看錢袋子看得緊,沒人有機會去瞅瞅到底塞沒塞棉花……
張老五先從村口水井裏打了水來飲牲口,又洗了手,擦幹凈了,這才熟練地從車上抱下來一個窄口小壇子。
粗瓷的中裝,外面是陽刻浮雕的“師家好味”四個字,壇子口上用紅布封了泥巴,麻繩捆得嚴嚴實實,十分體面。
井水甘甜,騾子呱嗒呱嗒喝得起勁兒,屁股後面的尾巴一甩一甩的,很快樂。
原本裝作雲淡風輕的黃七爺忙上前,瞇著眼使勁瞅那壇子口,挑剔道:“可碰壞了沒?哎,這壇子口上的釉色不大勻稱,給我換個俊些的。”
吃完了鹵料,還要留下壇子裝雞蛋送人呢!
這幾年間,但凡跟“師家好味”沾邊的東西都很受追捧,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城裏人愛吃的。
他們也吃,豈不也成了從城裏人?
故而哪怕一個空壇子,也有近似名牌包的效果,必要擺在家裏最顯眼的位置。
張老五笑了幾聲,果然又換了個俊的。
黃七爺抱著反覆打量幾遍,這才滿意地點了頭。
又怕壇子給人替換了,也不舍得松開,一手扶著夾在腋下,另一只手從錢袋裏顫巍巍抖出來幾十枚大錢,故意大聲道:“現錢,不賒賬!”
張老五配合著奉承幾句,四周便紛紛響起羨慕和酸澀的議論聲:
“嘖嘖,真是不過日子啊!”
“哎,聽說人家郭張村的人頓頓都能見葷腥,那才叫不過日子呢!”
“了不得,他家上個月就買過了吧?”
黃七爺買了鹵料,也不急著走,半閉著眼睛杵在一邊,充分享受來自村民們的“讚美”。
聽到後面,突然睜大眼,沖說話那人伸出兩根指頭,“兩回!”
算上今天這一壇子,這個月買了兩回啦!
於是大家就更羨慕了。
有人忍不住問:“七爺,買這麽些,吃得完麽?”
黃七爺終於等到這個問題,當即梗著脖子,十分得意道:“家裏十二張嘴,好幾個半大小子,怎麽吃不完?”
眾人聽了,越加羨慕,“哎呀,真是家大業大啊!”
莊戶人家最要緊的就是壯勞力,人口多就是資本,黃七爺這輩子最得意的便是老婆生了三男一女四個孩子,四個孩子又各自成家立業,生了許多孫子孫女外孫子,無一夭折。
壯勞力多,又肯幹,便餓不著。
幾個兒媳婦也勤快,是擺弄家事的好手,閑時還能接零活兒貼補家用,日子並不難過。
黃七爺一家人也沒什麽大志向,不指望兒孫讀書,便十分舍得吃。
外頭人不理解,黃七爺和老伴兒卻都非常堅持自己的原則:
“人就得吃好喝好,不然俺家的孩子咋都養活下來了?就是吃得好!”
那莊稼缺肥還幹癟呢,更何況人?
在他們看來,這鹵料粉可很合算呢!
光這麽一個溜光水滑的大壇子罷,他們外頭集市上單獨去買也要兩三文一個啦。
找相熟的屠戶狠狠割一斤肥肉鹵了,家裏一人一塊,能吃兩三日呢!
等吃完了肉,那鹵汁也滿是油脂,隨便丟點蘿蔔豆腐都能香掉舌頭,比吃肉也不差什麽了。
鹵汁好生伺候著,哪怕後續不再加肉,延用大半個月不成問題,全家人都跟著受用,關系和睦,臉面也好看。
偶爾弄點什麽端去給親朋好友,大家都歡喜。
值啦!
可惜他們不大會保存,如今也不大冷,頂了天半個月就酸了。
聽說人家那些開店的有經驗,一鍋老鹵子能用好多年呢!
後面張老五又去五公縣進貨,正碰上師雁行下來視察店面,忙上前打招呼,又說起這事。
師雁行就笑,“就算是老鹵,隔段時間也得往裏加肉加鹵料麽。”
不然吃到最後,味道可不越來越淡?
郭苗也在,問了家裏情況,又托張老五捎回一大包紙筆去。
這幾年家裏日子好過了,妹妹四子也上了學,天天練字,母親桂香竟也在旁邊照葫蘆畫瓢。
村學的趙先生知道了,十分感慨,念在她一片向學之心,特意跟師雁行報備了,也收了這個超齡的學生。
因桂香還要承擔家事,又要做酸菜、腐竹等物,每日只能去聽一個時辰的課。
但她很滿足。
四子進城時告訴了郭苗,“姐,如今我每晚家去了都教娘寫字呢。”
也不知怎的,分明是好事,可郭苗卻覺得眉眼酸澀,晚上自己蒙頭哭了一場。
其實她也不知怎麽了,就覺得該為母親哭一哭。
第二天,她就親自去買了好些初學者專用的文房四寶來。
四子上學是正經來的,一切筆墨紙硯都由師雁行承擔,但母親桂香本就是破例進去的,又超齡,總不好再占這個便宜。
原本桂香的男人覺得有點丟人,幾次三番同桂香說:“你這樣大年紀了,回頭苗苗再生了娃,都做外祖母的人了,難不成要跟外孫女兒一起上學?能再出去做工怎的?”
桂香反問道:“我不偷不搶,就是想識字,丟誰的人了?”
四子也在旁邊幫腔,“爹,姐姐說颯颯姐說了,人得知道上進,活到老學到老。您自己不思進取,可也別礙著娘進步。”
“颯颯姐說了”這五個字,不僅在郭張村,擴展到十裏八鄉都具有魔法般的說服力。
桂香聽了,欣慰非常,越發用功。
我就學!
倒是她男人氣個倒仰,嘟囔著一個個翅膀硬了,敢說爹的不是了雲雲。
奈何如今家裏就數郭苗賺得多,桂香日常做腐竹酸菜等手藝不比他差,眼見著四子再過兩年也能出去做活賺錢,便不敢抖頂梁柱的威風,只嘟囔幾句便罷。
又過了段時間,桂香順順當當把一家老小的名字都學會了,引得趙先生等人嘖嘖稱讚。
四子歡喜道:“娘,您也就是沒趕上好時候,若跟我同歲,保不齊學得比我還快些!”
桂香怔怔看著紙上那幾個濃黑的大字,忽百感交集。
也不知過了多久,她伸出粗糙的手指,輕輕摸著上面微微凸起的幾個字,嘆道:“總算,我也知道自己的名兒長什麽樣兒啦!”
郭桂香,我叫郭桂香。
四子尚且懵懂,她男人聽了,倒是一楞。
又過了幾天,桂香正在沙盤上埋頭苦連,突然發現自家男人磨磨蹭蹭挪過來。
她皺眉,伸手推了他一把,“擋光了!”
男人踉蹌一步,張了張嘴,本想說什麽,又訕訕止住,果然換了個位置。
見他還不走,桂香狐疑地瞥了眼,也不問。
男人尷尬地撓撓頭,吞吞吐吐道:“那什麽,你,你也教我寫寫我的名兒唄……”
桂香一楞,難得露了笑模樣。
於是傍晚四子下學回來,才進門就聽她娘在罵人:“你咋怎麽笨呢?郭,這個才念郭!哎呀你拉倒吧,你就不是讀書的料!”
四子:“……”
後來四子放假進城,把這事兒說與郭苗聽,小姐倆抱頭笑了大半日,眼淚都出來了。
四子趴在窗口,貪婪地看著外面繁華的街景,“姐,城裏真好啊!以後我也要來城裏。”
不僅她來,還要努力賺錢,把娘也接過來!
至於爹麽,嗨,看他進步不進步吧!
郭苗笑著摸摸妹妹的小辮兒,“嗯,來吧!”
親自經歷了,才知道掌櫃的那句“外面的世界很精彩”究竟是個什麽味兒。
郭苗去歲正式成了親,倒不似尋常女子一般在家帶孩子,反倒把男人帶到了五公縣,單獨賃了房子,白日依舊在師家好味做活。
她男人忠厚老實,也在城裏找了個活兒。
因沒啥大本事,又不識字,每月好算歹算能有個一兩多入賬,還不及郭苗的一半,且沒有年節福利。
外人每每調笑他吃軟飯,他也不惱,只道媳婦有本事,是兩家的福氣。
前兒郭苗查出有孕,婆家娘家湊在一處商議了回,說總得有人在家裏照看,最終決定若生了孩子,她男人便去辭了工,專門在家帶孩子。
原本婆家還有些不大樂意,說男人帶孩子算怎麽回事?
“況且孩子還要吃奶呢!娘不在身邊怎麽成?”
桂香便直耿耿道:“我聽說城裏好人家都有乳母,我們苗苗如今是店長,一年少說三四十兩,便雇一年乳母又如何?又不是花不起!
若她辭了工,全家老少喝西北風去麽!”
種地收入基本等同於零,那婆家本就依靠賣酸菜和腐竹賺了點錢,可一家人加起來別說三四十兩,年底能剩三兩就不錯啦!
故而聽了這話,只是漲紅了臉,楞是一個反駁的字也說不出口。
桂香又看女婿,拉著臉道:“你呢,怎麽想的?”
女婿憨憨一笑,“我覺得行。”
若不是苗苗,這輩子他都沒福氣來城裏住,還有什麽不知足的?
就如丈母娘所言,若因為養孩子耽擱了苗苗賺錢,日後一大家子吃什麽,穿什麽?
既然是吃軟飯,就得有個吃軟飯的態度!
他很自覺。
婆家:“……”
看你這點出息!
可不高興歸不高興,對著郭苗,哪裏敢說不中聽的。
如今郭苗就是幾家的頂梁柱,便是城裏那些風光體面的大掌櫃賺的也未必有她多,自然底氣十足。
轉眼到了十月底,師雁行接到信,說是柴擒虎確定父親年末入京述職,母親大約臘月初便會從京城啟程,趕往瀝州下聘。
江茴聽了,老毛病頓時原地發作,一疊聲喊秋分去選料子做衣裳。
師雁行:“……”
您倒是關註下真正的重點啊!
捏捏眉心,師雁行啼笑皆非喊了胡三娘子來,“你去找牙行問問,就近租一座宅子,就照咱們家這樣收拾妥當,缺什麽擺件都擬個單子給我,回頭去賬上支錢。”
瀝州的院子當初設計時並未考慮到成親事宜,雖然安排了客房,但柴母此行必然興師動眾,又要帶聘禮,又要帶隨從,等閑院落根本住不下。
定客棧太生分了,倒不如單獨弄個院子,一應開銷走她的私賬,再撥幾個人過去伺候,料理一日三餐。
胡三娘子應了,馬上出去辦,師雁行又叫了李金梅來。
“說到衣料,你幫我去皮貨行的付老板那裏傳個話,讓他選些上等皮料來,男女老少都要。”
柴擒虎的信是十天前寫的,說京城已經下了一場薄雪,很冷,字裏行間透著可憐巴巴。
師雁行笑了一回,琢磨著也該置辦些新皮衣。
師門中人自不必說,周斌、杜泉等諸位大人家裏也該借機送些好皮料,未來公婆那邊最好也添上。
師雁行自問所學龐雜,奈何就是不會縫紉,也不想學。
反正有針線上的人,她只要出點錢,動動嘴皮子就算“親手做的”了,何苦費那個勁?
唉,有錢就是這麽樸實無華,體驗不到好些普通人的煩惱了呢!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